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一九九七年经济贸易合作议定书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1:52:25   浏览:947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一九九七年经济贸易合作议定书

中国政府 俄罗斯联邦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一九九七年经济贸易合作议定书


(签订日期1997年6月27日 生效日期1997年6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以下简称“双方”)根据一九九二年三月五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经济贸易关系协定》的规定,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一九九七年本议定书项下自俄罗斯联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绥中”、“伊敏”、“蓟县”电站的设备、材料供货和提供服务将按照本议定书附件一进行,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商品和服务对俄方上述设备、材料和服务的支付将按照本议定书附件二办理。上述附件为本议定书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二条 本议定书第一条规定的供货和支付将在以下原则基础上进行:
  --严格完成合同及其补充书的义务;
  --不改变两国有关组织于一九九五年三月二日签订的纪要中所确定的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和以供应商品、提供服务支付的比例;
  --本协定范围内双方组织供应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价格符合国际市场现行价格。

  第三条 本议定书附件一和附件二规定的供应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义务将由本议定书附件二列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贸组织和附件一列明俄罗斯联邦组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俄罗斯联邦对外经济联络和贸易部协调下签约执行。
  双方将通过各自主管机构创造必要条件,以完成本议定书附件一和附件二所列的供应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义务。

  第四条 根据本议定书附件一和附件二对其中在相互联系基础上进行的供应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结算,将通过中方的中国银行和俄方的对外经济活动银行为本议定附件二和附件一列明的中国外贸组织和俄罗斯外贸组织间办理结算而开立的专门帐户,以瑞士法郎办理。上述结算不动用两国间可自由兑换货币。
  两国上述银行将自本议定书签字之日起三周内确定开立帐户和办理结算的具体程序,并由其通知两国有关组织。
  如果上述专门帐户的差额超过相互供货总额的百分之四,即一千四百七十四万四千瑞士法郎,则其超出部分将按年利百分之四计息。
  在结束对上述帐户的结算之后,帐户的可能差额和利息由有关合同双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俄罗斯联邦对外经济联络和贸易部协商处理。
  本议定书确定的中国组织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对“绥中”和“伊敏”电站的支付,将以合同双方按国际银行间惯例确定的方式办理。

  第五条 本议定书范围内的供应商品和提供服务,将在由中国外贸组织和俄罗斯联邦外贸组织参照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市场相应商品的现行价格签订的合同基础上进行。
  值此,根据本议定书第一条供应商品和提供服务的两国组织间进行的结算将以国际惯例通用的方式办理:信用证、跟单托收(预先承兑的托收)、汇款。

  第六条 本议定书附件一和附件二未规定的商品和服务的相互结算和支付方式将由中国经济组织和俄罗斯对外经济联系参与者协商确定。

  第七条 本议定书其它未尽事宜将按照一九九二年三月五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经济贸易关系协定》的有关条款办理。

  第八条 本议定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但其条款自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起使用。
  对在本议定书有效期内签订的,但在其有效期内未完成的合同,本议定书的条款将继续使用。
  本议定书于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在北京签订。正本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俄文书就,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俄罗斯联邦政府
    代     表                 代   表
     吴  仪                  弗拉德科夫
     (签 字)                  (签 字)

                      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议定书
 附件一:  一九九七年自俄罗斯联邦向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口商品和提供服务清单

                          金额单位:万瑞士法郎

-----------------------------------
|   俄罗斯组织   |商品和服务名称|    金   额    |
|-----------|-------|-------------|
|俄“技术工业出口”对 |电站设备和材料|    30030    |
|外经济联合公司    |  (总额) |             |
|-----------|---------------------|
|           |中方以现汇支付:    11600    |
|           |其中:                  |
|-----------|---------------------|
|           |  绥中电站:      7960    |
|           |  伊敏电站:      3640    |
|-----------|---------------------|
|           |中方以商品支 |     18430   |
|           |付:     |             |
|           |其中:    |             |
|-----------|---------------------|
|           |绥中电站:      12090    |
|           |伊敏电站:        5640    |
|           |蓟县电站:         700    |
-----------------------------------

                      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议定书
 附件二:  一九九七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向俄罗斯联邦
          出口商品、提供服务和支付现汇清单

                          金额单位:万瑞士法郎

---------------------------------------
|序号|     中方公司名称  |支付现汇金额|供应商品和提供服务金额  |
|--|-------------|------|-------------|
|1 |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   | 11600|    3930     |
|--|-------------|------|-------------|
|2 |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   -  |    3000     |
|--|-------------|------|-------------|
|3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  |   -  |    1000     |
|--|-------------|------|-------------|
|4 |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 |   -  |    1500     |
|--|-------------|------|-------------|
|5 |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 |   -  |    1000     |
|--|-------------|------|-------------|
|6 |中国轻工进出口总公司   |   -  |    1500     |
|--|-------------|------|-------------|
|7 |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  |   -  |    1500     |
|--|-------------|------|-------------|
|8 |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   |   -  |    1200     |
|--|-------------|------|-------------|
|9 |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   |   -  |    1500     |
|--|-------------|------|-------------|
|10|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总公司|   -  |    1500     |
|--|-------------|------|-------------|
|11|中国烟草进出口总公司   |   -  |     800     |
|--|-------------|------|-------------|
|  |总计           | 11600|   18430     |
|  |             |      |             |
|  |其中:          |      |             |
|  |             |      |             |
|  |  绥中电站:      |      |   12090     |
|  |             |      |             |
|  |  伊敏电站:      |      |    5640     |
|  |             |      |             |
|  |  蓟县电站:      |      |     700     |
---------------------------------------

  注:1、本议定书项下中方以可自由兑换货币和商品及服务支付俄方上述电站设备和材料的总金额为三亿零三十万瑞士法郎;
  2、在签订本附件中国商品出口合同时,合同双方应在合同中注明该供货所支付的俄方供货的电站名称。双方将根据本议定书附件一规定的供应商品的进度调整本附件的商品供货。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文化交流计划

中国 德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七年文化交流计划


(签订日期1987年3月11日 生效日期1987年3月11日)
            A、科学、教育、语言

 一、科学、高校、高等专科学校
  1.奖学金
  a、德方奖学金
  DAAD每年仍提供最多四十个奖学金名额和所需延长的名额。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于1987年开始,在一个特别计划范围内,提供总数为一百五十人/年的额外奖学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李鹏与德国学术交流中心主席舒尔特于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二日所商定的关于合作培养中国博士研究生计划,此一百五十人/年的额外奖学金将优先提供给这一计划。
  DAAD同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合作在中国举办曾经获得过DAAD奖学金的学生讨论会。
  在德国经济界奖学金计划内,在已承诺的范围内向中国各种专业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共提供一百五十个奖学金名额(在德国的大学和企业学习语言和进修)。细节另商。
  此外,德方十个律师事务所准备各接受和资助一名中方律师在各所实习。
  b、中方奖学金
  中方每年提供最多四十四个在中国高等院校及其所属研究机构学习、研究的奖学金名额和所需延长的奖学金名额。
  中方邀请二十名德国汉学学者访问中国十四天。细节另商。
  c、选拔方法
  在分配奖学金时,各方都尽量考虑对方政府、科研机构和有名望的科学家的建议以及个别奖学金生的申请。
  涉及到双方向对方大学生提供的奖学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奖学金提供方(如国家教委或DAAD)在征得建议机构的同意后决定奖学金的分配。为此,根据一方的要求,奖学金提供方的主管人在对方建议机构的协助下,可在奖学金申请人本国内对其资格进行审查。具体选拔办法将另行规定。
  有关延长奖学金名额问题应由一方尽可能在奖学金期满前三个月做出决定并将结果直接通知对方。
  2.自费生/政府奖学金生
  中方准备每年通过DAAD在中国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接受总数(包括所需延长名额)最多一百五十名的德国自费大学生、博士应考生及年轻科学家并免收学费。
  德方准备每年在中国政府的政府奖学金计划内接受最多为二百名学位获得者和年轻科学家,由DAAD介绍到德国高等院校学习。
  德方准备接受上海同济大学预备部1985/1986、1986/1987学年的结业生,他们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由DAAD推荐到德国高等院校学习。详见有关备忘录。
  中方尽量向在华进行科研工作的德方奖学金生和自费生提供方便的工作条件,尤其是能使他们获得原始资料。具体细节见德方递交的备忘录。
  3.互换科研工作者
  a、双方努力进一步加强互换科研工作者,鼓励两国科研工作者进行直接接触,各方应为对方的科研工作者提供适当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b、德方赞助措施
  DAAD每年向中国科学家提供最多九名一至三个月的学习逗留奖学金名额到德方研究机构进行科研工作。
  DAAD每年推荐和赞助最多三十名德国高校教师到中国高等院校进行客座讲学。
  DAAD在与德国校际交流院校商定后,每年向上海同济大学和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介绍并赞助最多五名德国高校教师进行为期一年教学工作和最多十五名讲师进行为期一至三个月教学工作。
  DAAD每年介绍并赞助除日尔曼学专业以外的最多四名科学家作为专业讲师到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任教。
  如果在个别情况下,推荐不到长期教师,则可由相应数目的短期讲师或教师代替。
  c、中方赞助措施
  中方每年向德国科学工作者提供最多十个为期一至三个月的研究名额,到中国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工作。
  d、选拔方法
  以上赞助措施内的具体人选,需有关单位(大学、科学院等)协商后确定。
  4.代表团访问
  双方在本计划有效期内,各邀请一个最多五人的教育代表团,作为期二至三周的考察。代表团的组成由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和DAAD负责。细节届时另商。
  在代表团交换范围内,中方在一九八六年邀请一个最多为四人的德方专业代表团作为期最多两周的访问(高等专科学校)。
  5.会议
  双方在各自可能的范围内,欢迎和赞助各方的科学家到对方国家参加国际会议。
  6.高校实习生
  双方欢迎象亚琛工业大学和北京钢铁学院业已进行的互换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实习性考察活动。
  德方建议,除现有的协议外,通过国际组织加强交换实习生。经济学大学生的国际实习交流活动可由国际经济学大学生联合会(AIESEC)赞助,将力争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双边互换实习生。再此范围内,中国经济学大学生可先于一九八六年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行实习,随后德国经济学大学生可到中国企业或合资经营单位进行为期三至六个月的实习。具体细节须经双方负责部门商定。
  7.科学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交换学术文献
  双方欢迎两国科学图书馆的合作。
  以中国学术研究机构为一方,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和其他德国图书馆为另一方,继续交换著作。
  此外,德方可通过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在其可能的范围内向中国的学术机构提供德方学术著作。
  8.建立中国高等专科学校方面的合作
  双方继续进行在高等专科学校方面的合作。
  9.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预备部
  双方同意就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预备部的方案进行审查。具体细节见双方备忘录。
  同济之友协会继续执行与同济大学已达成的向同济提供奖学金、派遣教师和提供仪器援助的计划,联邦政府把这一不是由联邦政府财政支付的计划看成是一个补充计划。同济之友协会支持同济大学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开展的各种接触并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协调。
  10.高等院校间的校际交流和高校合作的其他形式
  a、双方在合作协议范围内,促进高等院校间的直接接触,鼓励高校和其他学术机构及其科学工作者之间的直接接触。双方将集中利用现有资金,努力促进高校间合作的重点项目。在本计划中列举的具体赞助措施,应根据有关校际交流院校商定的原则实施。
  b、校际交流、奖学金
  德方为1986/1987年度提出下列促进措施。
  有关奖学金的选拔和分配由有关校际合作院校详细商定。
  在校际交流范围内: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海得堡大学
  北京外国语学院--海得堡大学
  上海外国语学院--海得堡大学
  天津大学--海得堡大学
  北京农业大学--霍海姆大学
  昆明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康斯坦茨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康斯坦茨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
  上海机械学院--斯图加特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康斯坦茨专科大学
  南京专科学院--康斯坦茨专科大学
  为中国客座科学家提供二十八个奖学金名额(三百一十四人/月)作为期一个月到一年的学习、研究。
  为中国研究生进行学术逗留提供二十一个奖学金名额(二百四十五人/月)。
  为中国博士应考生提供六名奖学金名额(七十二人/月)。
  为中国大学生提供二个奖学金名额(共十二人/月),作为期六个月的逗留。
  邀请中方校际交流院校的代表访问上述德国校际交流院校。
  为中国校际交流院校提供书籍、情报资料。
  为四十五名科学家和五名德语教师到中国校际交流院校进行客座讲学提供旅费。
  这些措施在一九八六年实施。一九八七年在财政预算允许提供资金的条件下仍将采取同样规模的措施。
  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和海得堡大学学际交流范围内,一九八六年将另外提供资金帮助添置设备。
  一九八六年在南京专科学院和康斯坦茨高等专科学校的校际交流范围内提供一台机床设备。
  在北京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的校际合作协议范围内:
  双方每两年互换一名大学教师,为期两学期(九个月)。
  双方每年互换两名科学家,为期六个月。
  在上海交通大学同柏林工业大学的校际合作范围内:
  交换教授、讲师。双方每年最多互派两名教师。
  派遣研究奖学金生到柏林工业大学,人数最多为六名,为期两年(有一次延长的可能性)。
  共同举办讨论会和学术会议。如可能每年交替在校际交流合作院校共同举行讨论会或学术会议。
  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建立和扩大建筑、微电子、计算机学科领域各专业和研究所(通过咨询和必要的人员培训)。
  支持共同的研究项目,促进上海交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中国和德国企业四方在管理科学方面的多边合作。
  在浙江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的校际交流协议范围内:
  交换教授、讲师。双方每年最多互派二名教授、讲师,两校争取均等利用此种可能性。
  派遣研究奖学金生到柏林工业大学学习,人数最多五名,为期两年(有一次延长的可能性)。
  扩大浙江大学的“德语教学”。最多派两名讲师到浙江大学任教一年(负责德语教师进修、为浙江大学的中国交换预备生举办语言训练班,扩大“德语教学”的教学计划)。此外,浙江大学派出二名德语教师到柏林工业大学进行为期十二个月的进修。
  举办双边讨论会和学术会议。如可能每年轮流在两校举行一次双边讨论会或学术会议。
  在北京工业学院和柏林工业大学的校际交流协议范围内:
  交换教授和讲师。双方每年最多派出二名教师,两校争取均等利用此机会。
  派研究奖学金生到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最多四名,为期两年(有一次延长的可能性)。
  举行双边学术会议。按需要轮流在各校举行讨论会。
  在浙江农业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校际交流协议范围内:
  交换教授和讲师。双方每年最多互派二名教师,两校争取均等利用此机会。
  派研究奖学金生到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最多二人,为期两年(有一次延长的可能性)。
  举行双边学术会议。按需要轮流在各校举行讨论会。
  在徐州中国矿业学院与柏林工业大学校际交流协议范围内:
  交换教授、讲师,每年派出最多二名教师。
  派研究奖学金生到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最多二名,为期两年。
  在一方举行不定期双边学术会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院和柏林工业大学(由联邦研究技术部支持的)的交流合作协议范围内:
  项目负责人负责执行研究工作(先进行三年)。
  双方科研机构领导人互访。
  在广州暨南大学和柏林凯瑟琳·弗里德里希基金会关于培训医生的合作协议范围内:
  在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七年里,德方邀请最多十名中国医生到柏林进修一年。
  德方最多派出五名德国医生到中国进修一年。
  在上海机械学院和汉堡高等专科学校校际交流范围内:
  一九八六年将邀请两位中国电气工程学客座教授,为期六个月;
  派遣二名电气工程学教授和机械工程教授进行客座讲学。
  在校际交流和合作范围内:
  重庆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南开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布伦瑞克工业大学
  阜新矿业学院--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上海化工学院--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长沙中南矿冶学院--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
  南京大学--哥廷根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哥廷根大学
  南京华东水利学院--汉诺威大学
  机械工业部机床研究所--汉诺威大学
  北京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大学
  安徽大学(芜湖)--奥斯纳布吕克大学
  安徽大学(合肥)--奥斯纳布吕克大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奥斯纳布吕克大学
  北京及上海音乐学院--汉诺威音乐戏剧学院
  华东水利学院(南京)--东北下萨克森州高等专科学校
  每年为中国教授、研究生提供二百五十人/月的奖学金。
  在高等专科学校的合作范围内提供三百人/月的奖学金。
  一名汉语教师继续在哥廷根大学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安徽省及浙江省政府和下萨克森州在中国建立高等专科学校方面进行长期合作,特别要在建立杭州、安徽和合肥高等专科学校方面进行合作。下萨克森州主要在制定学制、专业师资进修、购置设备及共同的研究项目方面给予帮助。
  在校际合作范围内:
  清华大学--亚琛工业大学
  北京钢铁学院--亚琛工业大学
  中央民族学院--比勒费尔德大学
  同济大学--波鸿大学
  北京钢铁学院--多特蒙得大学
  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埃森综合大学
  北京医学院--埃森综合大学
  天津大学--埃森综合大学
  北京体育学院--科隆体育学院
  成都通讯工程学院--亚琛专科大学
  浙江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亚琛专科大学
  天津大学--亚琛专科大学
  在南京大学和波鸿汉语学院的合作范围内:
  在一九八六和一九八七年向中国大学生每年另提供十五名年度奖学金。
  在浙江省和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关于建立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的共同协定范围内,拟支持该校的设计、制定学制、建立数据处理中心以及帮助建立建筑材料实验室;另外,在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年各向中国科研人员提供最多六名进修奖学金名额。
  在北京国家旅游局与莱茵州-普法尔茨高等专科学校(沃尔姆斯)的合作范围内:
  为中国研究生学习旅游业提供3个奖学金名额(1985/1986学年冬季入学,直到学习结束);从1986/1987年冬季学期起,为此目的至少再提供一名奖学金。
  1986年邀请中国旅游高校4名校长赴莱茵州-普法尔茨专科大学沃尔姆斯进修。
  其他合作:
  北京语言学院--美因兹·格尔默尔斯海姆大学
  北京语言学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促进汉语教学研究会
  武汉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
  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汉堡大学
  南昌工业大学--吉森·弗里德伯克高等专科学校
  北京电影学院--慕尼黑电影电视大学
  11.中国科学家客座讲学
  海得堡大学(东亚艺术史专业)于一九八六和一九八七年各邀请一名中国科学家客座讲授考古学和中国艺术史。
  12.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
  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按惯例继续向中国年轻的科学家提供研究奖学金;向德国科学家提供菲多尔·吕嫩研究奖学金。
  13.高校范围以外的机构间合作
  a、双方同意应促进两国高校范围以外的科研机构的合作。
  双方强调中国科学院同马克斯·普朗克协会和弗劳恩霍夫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教委与德意志研究联合会所签协议在科学交流和科研合作方面所起的作用。
  b、因此,双方欢迎其他一些机构旨在促进两国的科学文化交流而做出贡献。
  14.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基金会
  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基金会每年(包括已经同意的延长奖学金名额)为中国研究生和科学家提供最多四十个奖学金名额,一般为期两年。奖学金的分配由埃伯特基金会同中国合作机构商定。
  基金会将保留考虑那些根据相应推荐而认为合适的人选。
  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基金会将特别致力于在文化科学领域里发展四川省同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的机构紧密合作。
  特别要考虑社会科学方面的奖学金候选人。
  15.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
  康拉德·阿登纳基金会每年提供最多六十个奖学金名额,包括延长的奖学金名额。
  16.汉斯·赛德尔基金会
  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于1986/1987年向中国研究生和科学家提供最多六十个奖学金名额,奖学金生的人选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同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共同选拔。对奖学金生的选拔,三个组织均有建议权。
  国家教育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同赛德尔基金会在本计划执行期间各交换一个代表团。
  17.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
  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将每年向中国大学生及科学家提供至多二十个奖学金名额。
  18.海因里希·赫茨基金会
  海因里希·赫茨基金会在一九八六年提供约十四个奖学金名额,并争取在一九八七年也提供奖学金。

 二、促进语言和相应的学术领域的合作
  1.双方认为在各自国家促进对汉语和德语以及相应学术领域(汉学和日尔曼学)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双方强调提高外语知识水平,特别是对于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交流及对于扩大科学家和大学生的交流具有重要性。
  2.德语
  双方一致认为,根据中德1982/1983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第十三条所提出的方案是中国教育机构继续发展德语教学的重要基础。
  a、德语教师
  德方每年介绍并赞助最多共二十五名德语和德国文学教师到中国高等院校进行为期至少两年的工作,包括编写教材的工作。
  b、中国德语教师进修
  德方每年为十五名中国德语教师(其中尽可能安排同济大学和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各一名德语教师)提供奖学金,赴歌德学院进修六个月。奖学金申请者的挑选按本计划规定的原则办理。
  德方派遣二名歌德学院讲师在北京或上海为中国德语教师举办进修班,并参加编写专用教材。关于教学期限和内容,届时另商。
  德方每年通过DAAD推荐三名教师到中国高校为德语教师举行讲座和讨论会,为期二至三个月,具体细节由双方另商。
  DAAD准备于一九八六年同中国日尔曼学学者协会合作在中国举行一个中德日尔曼学者大会。
  c、为中国外国语学校提供专业顾问
  德方愿意继续派二名德语教学的专业顾问到中国外语学校,其主要任务是参加示范教学,负责教师进修和对德语教师进行业务辅导。工作地点仍保留在上海和南京。具体细节及关于增派专业顾问的可能性将通过外交途径另行商定。
  在条件成熟时,德方准备派二名德语教师到重点高中开展德语教学工作,除本职工作外,亦可根据要求,负责对本校任课的中国德语教师的进修。
  d、为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举办语言训练班提供奖学金
  德方每年提供最多七十八人/月的奖学金,用于参加在歌德学院举办的语言训练班。应优先考虑同济大学和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的教师和科学家以及司法部的实习生。奖学金申请者的挑选按本计划中规定的原则办理。
  3.汉语
  应继续进行目前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为促进汉语教学所开展的活动,如可能,还应加强并应该通过在中国培养德国汉语教师,补充这一工作。
  德方指出,现已可能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普通中学、业余大学和大学里学习汉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各州文化部长常务会议“关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普通学校汉语教学状况”的报告已呈上。
  a、中国教师
  中方准备应德方高等院校的要求介绍最多十名汉语教师到德方高等院校任教。其待遇与德方有关大学同级教师相同。
  b、为德方自费生举办假期训练班
  中方每年通过DAAD向德方汉学专业大学生及其他专业学习汉语的大学生提供最多六十个名额到中国自费参加为期六周的暑假汉语训练班。
  4.交换中学生(学语言的中学生)
  德方于一九八六年和一九八七年每年邀请最多六名德语成绩优秀的中学生和一名陪同教师赴德逗留四周。在条件成熟时,中方应为德方汉语成绩优秀的中学生提供同样的机会。
  因此,双方欢迎创建中学间的校际合作关系和两国的中学生开展书信往来活动。
  5.语言培训的具体项目
  a、上海样板科技德语项目
  双方一致同意在上海同济大学合作建立“专业德语中心”,该中心应成为中国此类专业语言中心的样板。
  b、双方将致力于协调其他专业语言项目,如北京外贸大学的专业语言项目以及浙江大学同柏林工业大学合作的“科技语言”项目。
  c、中国高校德语教学大纲
  中方与DAAD及歌德学院合作制定“中国高校德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出国人员德语培训教学大纲”。在此工作初步完成后中方将继续同德方合作研定“中国高校德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
  d、教材编写
  德方愿意同歌德学院、DAAD以及中方的有关部门合作,编写用于德语教学、培养和培训德语教师的教材。
  e、捐赠教具
  德方准备通过歌德学院向中方的中学及高校提供德语教学用具。
  f、电视语言讲座
  根据两国政府表明的愿望,双方将继续合作,并根据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在北京的换文,为在中国电视台开办德语讲座创造条件。德方将通过INTER NATIONES,尽快为中方提供在一九八八年开办电视基础德语讲座的资料。从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德方已通过INTER NATIONES协会,开始为电视讲座提供与此有关的镜头脚本。
  中方在这方面负责单位是广播电影电视部。
  德方将通过INTER NATIONES免费、无版权限制地向中方电视台提供电视语言教程,并将(从一九八六年起)为中国电视台建立一个用于制作在中国播放的电视语言讲座的电视演播室。德方准备同中央电视台的一个代表团就其他一些措施进行商谈,例如:协助电视语言教程中文版本的编辑和制作工作。
  g、广播语言讲座
  双方欢迎通过中国的各种机构播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制作的广播讲座“用德语说”,并能用于语言工作中。
  德方准备免费、不究版权地为中方电台提供广播教程,包括可将其再版发行的书面教材。
  h、普通中学语言教学
  双方欢迎两国为促进语言教学目前在普通中学所做的努力。

 三、职业教育
  1.双方欢迎在职业教育方面迄今所进行的合作,即在职业教育总体规划和组织方面进行合作,也在越来越多的由两国各有关机构合作实施重要单个项目中进行合作。参加此项合作者,德方有卡尔·杜伊斯堡协会。
  2.为适应职业教育的日益增长的重要性,两国应在迄今文化交流计划中商定的合作范围内,继续并发展在这方面的合作。在合作中涉及到下列具体促进措施:
  a、根据需要,就职业教育的规划和组织问题交换专家代表团。一九八六年中国派一个六人代表团进行两周的访问。
  b、邀请一个由十五名中国专业和领导人员组成的小组进行职业教育方面的进修(卡尔·杜伊斯堡协会同联邦教育和科学部协商后发邀请)。计划一九八六年邀请中方一名职业教育研究人员赴德,为期三个月;计划一九八七年邀请一个职业教育专业人员小组赴德(十五人,为期约三个星期)。
  c、派遣五名短期顾问为中国主管机构在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计划方面提供咨询(为期三个月)。
  d、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培训条例和教学计划中进行合作。
  e、通过交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培训条例和教学计划在内的材料和情报进行合作。
  3.为使不同专业都得到职业进修机会,卡尔·杜伊斯堡协会提供短期专业考察奖学金(三十六人/月)。
  4.下萨克森州将向安徽省提出该州关于扩大安徽省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和实习培训的设想。
  一九八六年秋在安徽举行一个关于职业教育的会议。为此下萨克森州将派约五名成员参加,他们是有关部、高校和进行培训实践的代表。浙江省的代表亦应参加这次会议。
  一九八七年上半年安徽省向下萨克森州派遣由五名职业教育专家和一位翻译的代表团,对其作为期最多四周的访问。这一代表团将在下萨克森州就其教育体制、职业学校及教师培训作广泛的考察。

 四、歌德学院
  德方对中方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外交部长访问北京期间(一九八五年十月),原则同意在华设立歌德学院一事表示欢迎。为缔结政府协议已经举行了会谈,并将继续进行这一会谈。双方确信,建立这样一所学院将在双方希望的加强和扩大文化合作方面做出贡献。

            B.艺术、音乐、文学

 一、通则
  1.发展交流
  双方强调,在美术、音乐和文学领域交流中,也要与本计划其他领域里的顺利发展相适应。因此本计划内的交流项目应进一步发展。同时,双方还应努力赞助本计划外的、两国有关单位达成一致的交流项目。
  2.一般赞助措施
  a、大学生和科学工作者的交换
  (1)德方赞助措施
  前言:这里说的奖学金必须计入本计划A款第一条中说的奖学金内。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每年向中国学习美术和音乐的学生提供四个奖学金名额和所需的延长奖学金名额。
  DAAD为中国文化部工作人员每年提供一名学习德语语言和德国文化史的奖学金生名额。
  DAAD每年最多安排三名中国美术和音乐科学工作者在德方研究机构从事为期一至三个月的科学工作。
  DAAD推荐和赞助最多三名讲师到中国音乐和戏剧学院短期讲学。
  (2)中方赞助措施
  中方每年提供给德方两名音乐和艺术科学工作者在中国艺术学院和艺术研究机构进行为期一至三个月的科学工作。
  (3)选拔方法
  选拔工作按照计划中规定的办法办理。
  b、语言短训班
  德方歌德学院每年最多向中国文化部系统提供十二个人/月的奖学金,供中方工作人员在歌德学院语言训练班学习。
  c、代表团访问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部根据需要各派一个至多由五人组成的代表团作为期二至三周的考察。专业届时另商。
  3.其他交流
  a、中国作为一九八七年汉诺威博览会的伙伴国,将在博览会上和汉诺威市举办文化活动,德方将支持中方上述活动。
  b、将继续在文物保护领域里的合作。
  c、德方希在一九八七年举办一个“产品--形式--历史展览会”,中方注意到这一愿望。

 二、艺术部分
  1.展览
  德方在中方举办以下展览:
  (1)“北德手工艺品”展(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初);
  (2)“马克斯·克林格尔”展(一九八六年);
  (3)“德国魏玛时期版画”展(一九八七年北京、上海);
  (4)另一个艺术展览,细节届时另商。
  中方在德方举办以下展览:
  (1)“宜兴陶器”展(一九八七年);
  (2)“绘画大师齐白石作品”展(一九八七年)。
  2.艺术家交流
  德方在一九八七年邀请至多三名中国画家在一家德国画廊逗留约三个月,邀请两名中国画家在萨尔州考察学习。从一九八六年十月起,萨尔州大学向一名中国艺术史工作者提供六个月的奖学金。

 三、音乐
  1.客串演出
  a、德方派出
  一九八七年诺伊斯室内乐团访华,该团由管乐、弦乐组成。能广泛交流经验和参加音乐研讨会。
  b、中方派出
  一个文艺团体访德。
  2.音乐专家互访
  a、双方一致认为,应利用乐队在客串演出时,举办研讨会作报告及组织两国音乐家、音乐专家会见等。
  b、德方通过DAAD派出
  具有演奏经验和能培养乐团专业演奏员的三名音乐学院讲师访华一至三个月,与一个中国的交响乐团共同演出和从事教育活动。
  c、中方派出
  (1)两名交响乐团的指挥新手去德国参加指挥训练班。
  (2)四名歌唱家去德国学习声乐。
  3.合作项目
  双方赞助由一名德国歌剧导演来北京用汉语排演一出德国歌剧,细节届时另商。
  德中合作还将在卡尔·奥尔夫音乐学院继续。

 四、戏剧、芭蕾
  1.客串演出
  德方派出:斯图加特符腾堡国家剧院芭蕾舞团访华(人数百人以内)。
  中方派出:成都木偶团
  2.代表团互访
  德方于一九八七年派一个由三至四人组成的戏剧导演小组到中国考察访问,为期二至三周。在华期间,拟促进由一名德国导演与一个中国话剧团合作用汉语在华排演一出德国话剧。同样,中国导演也在德国排演一出中国话剧。

 五、文学、图书和出版
  1.文学
  双方赞同各自作家协会在文学领域里的交流,并愿在可能范围内继续促进两国作家的会晤。
  一九八七年中德双方互派一个至多由五人组成的作家代表团访问对方。
  双方欢迎和促进与本国的出版机构合作,翻译对方的文学作品。两国要加强翻译工作者的接触,促进这方面专家交流(德、中双方各派至多五名翻译工作者访问对方)。
  2.出版
  双方十分重视在出版业方面的合作,它首先对于传播文学作品有重要作用。
  在本计划有效期内,双方各派一个由三至五人组成的出版代表团考察访问,为期二至三周。根据中方的愿望,中国代表团的访德日期可与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的时间一致。
  3.图书馆
  双方赞同和促进两国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和书刊交流,两国各派遣一个由至多五名图书馆工作人员组成的代表团作为期两周的访问。
  为促进德中图书馆关系在青少年读物方面的发展,德方愿邀请中方两位青少年读物的专家在慕尼黑国际青年图书馆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访问(德方只负担在德逗留期间的费用)。
  4.图书博览会
  德方将参加一九八六年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图书博览会,细节由有关单位另商。中方将如以往那样参加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

 六、电影
  双方鼓励和促进在电影领域中继续合作。
  1.电影周
  欢迎互办电影周,双方各派一个由导演和演员组成的五人代表团访问对方。
  根据双方愿望,第二次电影周于一九八七年以举办中国电影周开始,在三至四个德国城市举行;德国电影周在一九八八年举行,在中国三至四个城市里放映德国电影。两国在较晚时间协商有关细节。
  2.双方欢迎两国有关机构互换电影。
  3.双方欢迎两国有关部门合拍电影,细节由有关机构直接商定。
  4.双方愿支持电影制片者的拍摄工作,给予出入境及逗留期间的方便。

             C.广播和电视

  1.双方鼓励在广播和电视领域里交流与合作。
  2.双方欢迎定期互换电视节目(包括电视连续剧)和广播节目。交换节目直接由两国有关单位办理,双方通报各自对节目的使用情况。
  3.双方鼓励新闻界的专家互访、专业考察以及在新闻范围内的进修培训和业务交流。有关条件和费用届时另商。
  一九八六年或一九八七年,中方派至多五名电视外语教学专家赴德作为期三周的考察。
  4.双方将欢迎两国有关部门签订一个合拍电视电影的合作协定。

               D.体育

  双方继续促进体育交流。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德国体育联盟协商,欢迎双方中、小学体育和高校体育领域里进行经验交流。

               E.青年

  双方欢迎和促进青年交流项目的发展。
  双方满意地看到下列几个领域里的关系仍在不断发展:
  --德国联邦青年联合组织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在国际青年工作中日益发展双边关系;
  --德国青年旅行社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的中国青年旅行社在青年旅游和住宿方面的合作。
  两国政府今后将尽可能进一步支持青年组织已开始的合作。
  德方表示,联邦青年、家庭、妇女和卫生部愿在一九八七年通过国际青年交流和访问服务社制定一个为接待一个由八至十名青年专家组成的中国代表团作为期十至十二天的访问计划,以考察德国青年援助组织。在德费用由德方承担。
  本计划附件为计划的组成部分。
  本计划于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一日在波恩由双方代表签字后生效。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德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注:目录和附件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
    代   表                代  表
    郭 丰 民                魏 特
    (签字)                (签字)

能源部关于颁发《电力工业发供电企业计量工作管理规范》等三个规范的通知

能源部


能源部关于颁发《电力工业发供电企业计量工作管理规范》等三个规范的通知
1992年10月4日,能源部

为加强电力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提高电力企业的素质,适应电力企业安全、经济生产的需要,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当前工业企业计量工作的若干意见》(技监局量发〔1992〕098号),特制定《电力工业发供电企业计量工作管理规范》、《电力工业发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电力工业供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见附一、二、三)。现将这三个《规范》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

附1:电力工业发供电企业计量工作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经济效益,适应发供电企业安全、经济生产的需要,加强发供电企业的计量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工业发供电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企业的计量工作贯穿于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中,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统一管理,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
第四条 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对计量违法行为的处罚按《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执行。

第二章 计量管理机构及职责分工
第一条 企业有权根据需要设置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计量管理机构或指定有关机构,在厂长(局长、经理)或主管副厂长(副局长、副经理、总工)的领导下,负责全厂(局、公司)的计量工作,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二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由企业领导对计量管理机构组成的计量管理体系。
第三条 企业应根据计量管理、计量检定测试的需要,配备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计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计量管理监督人员、计量技术人员、计量检定测试和修理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其中须经上级主事计量检定的人员从管部门考核发证。
第四条 从事计量管理、测试、检定、安装、运行、维修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均为计量人员,应享受企业相应人员的职称评定、劳动保护、生活福利和奖励待遇。
第五条 主管计量工作的厂长(局长、经理、总工)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
(二)批准本企业计量管理模式;
(三)审定计量管理、技术、工作标准等制度;
(四)负责解决本企业计量器具的配备、计量人员的调整、环境条件的改善等重大计量工作问题。
第六条 计量管理机构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计量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二)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计量工作发展规划和计划,积极开发应用计量新技术、新装备,并负责审查引进的计量技术和装备;
(三)负责制定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项制度的贯彻实施;
(四)负责制定计量器具周检和抽检计划;
(五)负责各种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
(六)负责组织建立企业所需的计量标准,保证量值传递准确;
(七)负责组织企业计量人员培训考核,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计量管理和技术水平;
(八)负责企业内部计量纠纷的调解与仲裁,并代表企业参与企业外部计量纠纷的调解与仲裁活动;
(九)负责企业计量技改方案的制定,基建项目中计量方案的审查;
(十)根据企业生产装置大修计划,制定计量大修方案,并组织实施和竣工验收;
(十一)负责企业内部各部门计量工作的考核,并提出奖惩建议;
(十二)负责组织实施当地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计量工作;
(十三)负责对隶属的、行业管理的县级电力工业发供电企业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
第七条 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职责:
(一)专、兼职计量管理人员是本部门主管计量工作领导的助手;
(二)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颁发的各项计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积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三)建立和管理本部门计量器具台帐、记录卡和各项计量测试原始记录、档案资料,定期填报计量报表;
(四)督促本部门执行在用计量器具的周检和抽检计划;
(五)督促本部门和个人使用合格计量器具,并采用正确的计量检测方法;
(六)发生外部和内部计量异议时,负责提供有关计量数据和原始凭证。

第三章 计量标准
第一条 企业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计量标准。
第二条 企业所建的电测、热工计量标准,须经上级主管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由电力部门归口管理的农电系统、水电系统、地方发供电企业的电测、热工计量标准,须经上级电力主管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电测、热工以外的最高计量标准,须经有关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使用;严禁使用未经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计量标准。
第三条 企业所建计量标准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建的计量标准器,必须符合检定规程要求,经上级检定机构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出具有效的检定合格证书(检定合格证书长期保存);
(二)具有检定规程所规定的温度、湿度、防尘、防震、防腐等环境条件;
(三)从事计量检定人员,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并取得相应计量检定员证;
(四)建立完善的检定工作管理制度,包括检定人员岗位责任制;计量标准器具使用、维护制度;周期检定制度;检定记录、证书审核制度;事故报告制度;计量标准及被检计量器具的技术档案、资料保存制度;检定室清洁卫生制度等。

第四章 计量器具管理
第一条 企业应按国家、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在能源、工艺过程、经营管理、安全环保以及质量等方面配备符合要求的计量器具,其配备率不低于行业配备规范的规定。
第二条 企业的计量器具应实行统一管理,建立计量器具台帐、档案,妥善保管计量器具的使用、维修、检定等原始技术资料,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三条 企业内部使用的电测、热工计量器具由电力部门检定机构执行检定;属于电测、热工以外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应向当地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进行周检;有能力自行开展周期检定的企业,应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申请授权,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不准使用。
第四条 企业自行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实行分类管理,编制周检计划,并严格按检定规程检定,其原始记录与检定结果至少保存两年。列为一次性检定的计量器具应建立台帐,可以不再建卡。
第五条 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尚未颁发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企业可自编校验方法,经企业主管计量工作领导批准,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进行检验。
第六条 企业配备计量器具,应由企业计量部门根据各业务部门或使用部门提出的技术条件,选定计量器具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其费用可按不同性质计入企业成本、贴费、三电、更改、燃料索赔、供热收入、科技费用、基建项目。
第七条 企业在用计量器具的总数及检测点,应采用计算机管理,使之处于动态管理之中。
第八条 计量器具的安装、验收等应严格遵照国家、行业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执行。

第五章 计量数据管理
第一条 企业应按有关技术文件要求,对能源、工艺、过程、经营管理、安全环保以及质量等方面,严格地进行计量检测,确保原始检测数据准确、可靠。
第二条 企业应编制计量数据流向图,并确定原始记录的保存期和存放点。
第三条 企业应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计量数据按日记录,按月统计,并按要求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条 对各类计量数据应采取随机抽样、检定、溯源的方法,随时对计量数据进行监督抽查,要依据计量数据进行核算。

第六章 计量考核指标
第一条 计量标准器具送检率100%。
第二条 计量标准器具周检合格率100%。
第三条 在用计量器具周期送检率不低于98%。
第四条 在用计量器具周检合格率不低于98%。
第五条 在用计量器具抽检合格率不低于98%。
第六条 能源、物料进出厂(局、公司)综合计量检测率不低于98%。
第七条 安全、工艺、环保综合计量检测率不低于98%。
第八条 产品质量计量检测率100%。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条 农电系统、地方发供电企业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二条 本规范由能源部电力计量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2:电力工业发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力工业发电企业计量工作,适应发电企业开展计量管理的需要,使其能按统一要求配置计量器具,确保安全生产、科研试验和经营管理中的量值准确一致,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电力工业发供电企业计量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工业发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即用于计量标准器具配备,企业能源计量,经营管理、工艺过程参数测试、产品质量检测等的计量器具的配备。

第二章 计量标准器具配备
第一条 电测、热工计量标准器具的配备,按相应的技术监督条例(规程)执行。电测、热工以外计量标准器具按企业需要配备。

第三章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第一条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必须实行生产和生活分开的原则。生产用能包括生产过程中用能和辅助用能两部分;生活用能即指由企业直接供能的家属宿舍区的用能。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能满足企业用能计算、统计、管理的需要。
第二条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可根据国家经委经计〔1983〕244号《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文件执行。
第三条 有单独考核意义的生产中重点机台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按SDJ9-87《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NDGJ16-89《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的有关规定配备。对于上述规程(规定)中没有配备要求的,建议按以下规定配备:
(一)50kW以上的交流电机或耗电设备;
(二)100A以上的直流电机;
(三)500t/年以上的耗煤设备;
(四)100t/年以上的耗焦炭设备;
(五)100立方米/h以上的耗煤气设备;
(六)1t/h以上的耗重油设备;
(七)0.2t/h以上的耗轻油设备;
(八)3t/h以上的耗蒸气设备;
(九)10t/h以上的耗水设备。
第四条 生活用能的水、电、煤气应每户一表。

第四章 工艺及质量管理计量器具配备
第一条 生产过程中运行参数监测控制计量器具按以下要求配备:
(一)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发电厂的热工量、电测量监测计量器具按NDGJ16-89《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SDJ9-87《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中有关规定配备;
(二)对于已投入运行的发电厂的热工量、电测量参数监测计量器具,不符合上述《规定》、《规程》要求时,要在经济技术论证的前提下,对有改造必要的,可在停机(停电)大修时,对计量装置进行改造;
(三)电测量变送器按有关设计技术规程要求配备。
第二条 质量检测及设备检测用计量器具按以下要求配备:
(一)水汽质量检验用计量器具按GB12145-89《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有关规定配备;
(二)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的检验按国家标准GB7595 ̄7605-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检验项目要求,配备计量器具;

(三)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按部颁〔85〕水电电生字第05号《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配备计量器具;
(四)煤质检验用计量器具按GB213-87《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483-87《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SD322-89《燃料检验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准则》、SD323-89《煤灰成分分析方法》要求配备计量器具;
(五)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按《保护继电器检验》中,对试验电源和使用仪器仪表的一般要求配备计量器具。

第五章 经营管理计量器具配备
第一条 对于大宗物料进、出厂,可根据物料的吞吐量大小,配备相应轨道衡、地中衡或台称等。
第二条 对于量少但贵重的物料进、出厂及定额发料和消耗,可配备与其测量准确度及规格相适应的工业天平和精密天平。
第三条 对于定量包装、固体或液体的物料进、出厂及定额发料和消耗,可配备与其测量准确度及规格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第四条 对于木材和低值建筑材料如灰、沙、石等进出厂可配备相应规格的卷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条 各有关企业可根据量值传递的实际需要,以保证计量器具按期受检和检定修理期间检验工作正常进行为原则,确定备用数量。
第二条 本规范是在现行的《通则》、《规定》、《规程》、《条例》和《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计量器具配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参与生产管理及控制,以及新型智能计量器具的开发应用,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可酌情提高配备水平,以满足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三条 农电系统、地方发电厂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 本规范由能源部电力计量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3:电力工业供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力工业供电企业计量工作,适应供电企业开展计量管理的需要,使其能按统一要求配置计量器具,确保安全生产、科研试验和经营管理中的量值准确一致,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电力工业发供电企业计量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制定。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电力工业供电企业计量器具配备,即用于计量标准器具配备,企业能源计量、经营管理、工艺过程参数测试、产品质量检测等的计量器具的配备。

第二章 计量标准器具配备
第一条 电测、热工计量标准器具的配备,按相应的技术监督条例(规程)执行。电测、热工以外计量标准器具按企业需要配备。

第三章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第一条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必须实行生产和生活分开的原则。生产用能包括生产过程中用能和辅助用能两部分;生活用能即指由企业直接供能的家属宿舍区的用能,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能满足企业用能核算、统计、管理的需要。
第二条 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可根据国家经委经计〔1983〕244号《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试行)》文件执行。
第三条 有单独考核意义的生产中重点机台的能源计量器具,按SDJ9-87《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配备。
第四条 生活用能的水、电、煤气应每户一表。

第四章 工艺及质量管理计量器具配备
第一条 生产过程中运行参数监测控制计量器具按以下要求配备:
(一)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变电所、送电线路配备的电测参数监测计量器具按SDJ9-87《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配备;
(二)对于已投入运行的变电所、送电线路配备的电测量、热工量参数监测计量器具,不符合上述《规程》要求时,要在经济技术论证的前提下,对计量装置有改造必要的,可进行改造;
(三)电测量变送器按有关设计技术规程要求配备。
第二条 供电企业电压质量检测计量器具的配备,按能源部《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和《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的有关要求配备。
第三条 电气设备诊断检验用计量器具按以下要求配备:
(一)电气设备的预防性检验按部颁〔85〕水电电生字第05号《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要求配备计量器具;
(二)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的检验按国家标准GB7595 ̄7605-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质量标准及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检验项目要求,配备计量器具;

(三)继电保护装置检验按《保护继电器检验》中,对试验电源和使用仪器仪表的一般要求配备计量器具。

第五章 经营管理计量器具配备
第一条 营业用电能表按《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和《全国供用电规则》要求配备。
第二条 对于大宗物料进、出局(公司),可根据物料的吞吐量大小,配备相应地中衡或台秤等。
第三条 对于量少但贵重的物料进、出局(公司)及定额发料和消耗,可配备与其测量准确度及规格相适应的工业天平和精密天平。
第四条 对于定量包装、固体或液体的物料进、出局(公司)及定额发料和消耗,可配备与其测量准确度及规格相适应的计量器具。
第五条 对于木材和低值建筑材料如灰、沙、石等进出局(公司)可配备相应规格的卷尺。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条 各有关企业可根据量值传递的实际需要,以保证计量器具按期受检和检定修理期间检验工作正常进行为原则,确定备用数量。
第二条 本规范是在现行的《通则》、《规定》、《规程》、《条例》和《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的计量器具配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参与生产管理及控制,以及新型智能计量器具的开发应用,企业在实际应用中可酌情提高配备水平,以满足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
第三条 农电系统、地方供电企业可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 本规范由能源部电力计量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