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财务报告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05:46:45   浏览:983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开发银行财务报告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财务报告管理实施细则(试行)
国家开发银行
开行发[1999]533号



第一条 为完善和规范我行财务报告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开发银行财务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财务报告的内容包括会计报表、会计管理报表及分析说明:
(一)月报:资产负债表(总行报)、业务状况报告表、存款业务情况表、正常贷款情况表、逾期贷款情况表及报表分析说明。
(二)季报:资产负债表(总行报)、业务状况报告表、损益表、损益明细表、存款业务情况表、正常贷款情况表、逾期贷款情况表、利息情况表及报表分析说明。
(三)年报:年度会计报表内容以本行年度会计决算通知为准。
(四)其他会计报表及说明以总行财会局正式下发文件为准。
(五)按照国家开发银行会计制度规定,现金流量表暂缓报送。
第三条 财务报告按制度规定,每月末报送月报;每季末须同时报送月报、季报;年末须同时报送月、季、年报。
第四条 各种会计报表除按原币别编报外,还需编报外币折算美元表和外币折人民币表(不含人民币)及人民币并表(含人民币)。汇率使用总行资金局提供的报表日各外币对美元牌价、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
第五条 会计报表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编制,各项金额填列以“元”为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第六条 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期初数”栏,根据上期末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填制;“期末数”栏,根据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和有关明细账户的数字填列。
(二)业务状况报告表:“期初余额”栏,按总账各科目上月(季)末余额编制;“本期发生额”栏,按总账科目本月(季)借、贷方累计发生额编制;“期末余额”栏按总账科目本月(季)末余额编制。
(三)损益表:“本期数”按总账损益类各科目季内发生额累计编制;“本年累计数”按总账损益类各科目季末余额编制。
(四)损益明细表:根据损益类科目各明细账户季末余额编制。
(五)存款业务情况表:根据科目“单位存款”、“单位定期存款”、“临时存款”本月(季)变动情况填制。
(六)正常贷款情况表:根据科目“基本建设贷款”、“基本建设软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专项贷款”、“设备储备贷款”、“外汇借款转贷款”、“外汇债券转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其他贷款”等本月(季)变动情况填制。
(七)逾期贷款情况表:根据科目“逾期贷款”本月(季)变动情况分“逾期一年以内”和“逾期一年以上”填制。
(八)利息变化情况表:根据科目“应收利息”、“催收利息”等本季变动情况填制。
第七条 各会计报表之间、表内各项目之间,凡有勾稽关系的数字应相互一致。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随意更改、增删财务报告编报的内容、格式。
第八条 各报送单位按期报送报表时,必须附有详细的报表情况文字说明及分析。
(一)月报需要说明事项:业务经营概况;资产负债结构变动情况;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包含内容及增减变化情况;债券发行及偿还情况;因会计政策变化影响资产负债经营成果变化的重大事项;资本金增减原因;各项目增减变化较大原因;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二)季报需要说明事项:业务经营概况;资产负债结构变动情况;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包含内容及增减变化情况;债券发行及偿还情况;利润实现情况(权责制、实现制);税金计提及缴纳情况;各项准备金计提及支付情况;财务计划和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因会计政策变化影响资产负债经营成果变化的重大事项;资本金增减原因;各项目增减变化较大原因;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事项。
(三)年度决算需要说明事项按决算要求予以说明。
第九条 会计报表必须由专人复核,未经复核的会计报表不得上报。
第十条 财务报告的报送方式分:电子报送和文字报送。电子报送报表数据必须与书面报送报表数据一致。会计报表的文字说明及分析可以不与电子报表同时报送,但必须与书面报表一起报送。
第十一条 财务报告的报送时间:
(一)电子报送:业务状况报告表、损益表、损益明细表、存款业务情况表、正常贷款情况表、逾期贷款情况表、利息变动情况表的月(季)报于月(季)末2日内通过电子邮箱传输到总行财会局。邮址:ck02@sdbc.cn.net。
(二)文字报送:所有月(季)报必须于每月(季)末3日内上报总行财会局一份。
(三)年度财务报告的报送时间以本行年度会计决算通知为准。
第十二条 总行财会局负责汇总、分析全行会计报表,并在月、季末8日内向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税务总局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会信息。
第十三条 总行财会局负责于每月8日(每季10日)内将会计报表汇总分析结果报送行领导。
第十四条 总行财会局负责于每月8日(每季10日)内向行内有关业务部门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会信息。
第十五条 各编报单位每月5日(每季7日)内,向本单位领导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其他管理报表等财会信息。
第十六条 各编报单位根据当地管理部门要求,可定期对其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除此之外,其他需要报送的会计报表必须事前报总行财会局批准后方可报出。
第十七条 各编报单位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表式及数字等,应与报送总行财会局的数据保持一致。
第十八条 在书面上报各种财务报表和报表情况文字说明时,一律按系统配置打印纸(A4)打印。需手工编制的会计管理报表同样使用A4纸打印。
第十九条 各编报单位报送的财务报告封面,应按照总行规定的格式填列(见附件一)。封面需由本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复核、制表人员签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十条 各编报单位报送的财务报告应按文字说明、顺序依次编定页码,加具封面。每月报告按“报表情况文字说明”、“业务状况报告表”(并表、人民币、外币)、“存款情况表”(并表、人民币、外币)、“正常贷款情况表”(并表、人民币、外币)、“逾期贷款情况表”(并表、人民币、外币)顺序排列装订。每季报告按“报表情况文字说明”、“业务状况报告表”(并表、人民币、外币)、“损益表”(并表、人民币、外币)、“损益明细表”(并表、人民币、外币)“存款业务情况表”(并表、人民币、外币)、“正常贷款情况表”(并表、人民币、外币)、“逾期贷款情况表”(并表、人民币、外币)、“利息变化情况表”(并表、人民币、外币)顺序排列装订。
第二十一条 各编报单位已报出的财务报告如需调整,在财务报告报出后1日内及时与总行财会局联系,说明需修改事项。并尽快将更正后的财务报告以电子邮件和书面形式报送总行。
第二十二条 本细则由总行财会局负责解释、修订。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如与以前规定相抵触,以本细则为准。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国家开发银行财务报告考评办法(试行)(略)
附件:一、财务报告封面格式(略)
二、报表种类分工一览表(略)。


2000年1月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办法》已经2009年9月7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马 飚

  二○○九年十月一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 调查处理条例》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对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主管事故调查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可以指定有关部门主管特定事故的调查工作。

  第四条 主管事故调查工作的部门履行下列职责:

  (一)牵头组织事故调查组;

  (二)协调事故调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将事故调查组提交的事故调查报告呈报人民政府;

  (四)督促有关单位落实人民政府对事故处理的批复。

  第五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单位负责人初次报告后,应当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时补报、续报。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六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除按照《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立即上报和通知外,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涉及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环境污染的还应当通知卫生、环境保护部门。

  第七条 事故报告应当采用电话、传真或者其他快捷报告方式。事故报告的时间以值班记录初始时间或者电传记录时间为准。

  第八条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依法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根据事故涉险情况依法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组织事故救援。依照应急预案规定负有现场指挥职责的人民政府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事故救援。

  第九条 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清理、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经现场指挥救援的负责人或者事故调查组负责人同意,同时做好标志和相关记录,妥善保存事故现场痕迹和物证,或者使用拍照、摄像等手段保留事故现场证据。

  事故现场调查取证结束后,在做好安全保障措施的前提下,事故发生单位方可拆除、清理现场设施和物件。

  第十条 特别重大事故以外的事故调查,按照事故等级分级负责:

  (一)重大事故,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二)较大事故,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三)一般事故,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调查。

  第十一条 主管事故调查的部门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5日内通知有关部门和单位派员组成事故调查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要求派出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的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

  第十二条 事故调查组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不得拒绝。

  事故调查组认为需要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聘请3名以上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第十三条 有关事故的信息由负责事故调查处理的人民政府或者授权有关部门统一发布。参加事故调查组的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有关事故的信息。

  第十四条 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处分的,主管事故调查的部门在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前应当征求监察机关的意见。

  第十五条 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批复,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在收到批复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落实人民政府批复的事项,并将落实情况报送监察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监察机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有关机关、单位落实人民政府批复的事项。

  第十六条 事故发生单位有《条例》第三十六条所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情节一般的,处100万元以上1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情节较重的,处1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情节严重的,处200万元以上2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情节特别严重的,处25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对一般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负有一般责任的,处10万元的罚款;

  (二)负有较大责任的,处15万元的罚款;

  (三)负有重大责任的,处20万元的罚款。

  第十八条 对较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负有一般责任的,处2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负有较大责任的,处30万元以上4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负有重大责任的,处4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对重大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单位,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负有一般责任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负有较大责任的,处100万元以上15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负有重大责任的,处1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条例》第三十五条所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情节一般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以上50%以下的罚款;

  (二)情节较重的,处上一年年收入50%以上60%以下的罚款;

  (三)情节严重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以上70%以下的罚款;

  (四)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上一年年收入70%以上80%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条例》第三十六条所列行为之一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情节一般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70%的罚款;

  (二)情节较重的,处上一年年收入70%至80%的罚款;

  (三)情节严重的,处上一年年收入80%至90%的罚款;

  (四)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上一年年收入90%至100%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罚款的行政处罚,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益阳市送达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南省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益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益阳市送达审计暂行办法》的通知

益政办发〔2009〕1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大通湖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局委、各直属机构: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市审计局制订的《益阳市送达审计暂行办法》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六月三十日


益阳市送达审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送达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送达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时,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通知书告知的时间,将纸质、磁盘和光盘等介质所载会计资料以及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其他资料,送达(包括电子传输)审计机关或审计机关指定的非被审计单位所在地点实施审计的审计方式。
第三条 在本市范围内实施的市本级审计项目一般应实行送达审计,或以送达审计为主。
第四条 实行送达审计的范围包括:
(一)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资金(基金)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其他专项审计;
(二)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
(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
(四)国际组织的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
(五)查阅会计资料的专案审计;
(六)其他便于送达审计的项目。
第五条 遇有下列情况实施送达审计有困难,或就地审计更有利于开展审计工作的,可不安排送达审计:
(一)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量较大,内部机构业务衔接紧密且交叉较多,或会计和业务资料特别多、保密要求高、被审计单位需随时调用会计资料的审计项目;
(二)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非同城办公,或因交通等其他原因,实施送达审计确有困难的项目;
(三)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等规模较大且涉及面广的审计项目;
(四)其他不适宜送达审计的项目。
  第六条 审计机关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应根据审计项目特点和本办法第三、四、五条规定,确定审计项目的审计方式,并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中列示。
上级审计机关或市委、市人民政府临时交办和追加的审计项目,其审计方式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审计项目特点、审前调查情况和本办法第三、四、五条规定由审计机关局务会议确定。
  第七条 已确定送达审计的审计项目,其情况发生变化不适合送达审计的,经审计机关分管负责人提出意见报主要负责人批准,可改为就地审计方式。
  第八条 实行送达审计,应在审计通知书中特别注明审计方式、送达审计时间、地点和审计组联系方式。
  第九条 实施送达审计,应与就地审计相结合。下列事项应就地检查:
  (一)内部控制制度测试;
  (二)资产的监盘或抽查;
  (三)国家建设项目的现场察看和测量;
  (四)送达审计中发现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问题;
  (五)其他需要实地察看或检查的事项。
第十条 实施送达审计,审计组应进行审前调查,召开审计进点会。审前调查和审计进点会应就地进行,进一步向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明确相关事项,协商应相互配合的事宜。审计组应做好审前调查和审计进点会会议记录。
  第十一条 实施送达审计期间,审计组应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联络制度,确定联系人员和联系时间、地点、方式,被审计单位应确定熟悉情况的人员担任联络员。审计组需要了解有关情况时,应将相关问题集中汇总,要求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到审计组说明。确需到被审计单位了解情况的,由审计组长指派两人或两名以上人员前往。
  第十二条 实施送达审计,审计组应向被审计单位提供应送达的资料清单。被审计单位须送达如下资料:
(一)审计期间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手工和电子账簿、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备份数据或者数据库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财务会计报告、凭证;
(二)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账户情况和银行对账单;
(三)领用的财政票据、自印或在商业部门自购收据的管理、使用情况及领用登记簿;
(四)有关预算编制和批复文件、专项资金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等;
(五)国家建设项目预、决算资料;
(六)重大经济活动的合同、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和有关文件;
(七)审计期内有关监督管理部门作出的与审计项目相关联的检查报告、处理决定和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
(八)审计组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三条 审计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审计进度,要求被审计单位分期、分批送达审计资料。
  第十四条 审计组应指定专人负责接收送审资料,对被审计单位送审资料进行清点,与被审计单位填制的送审资料清单(以下简称清单)逐一核对无误后,交接双方在清单上签名。如有应说明事项,在清单内或另纸注明。清单一式两份,审计组和送审单位各执一份。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承诺。
  第十五条 审计机关必须做好送审资料的保管、保密工作,确保送审资料的安全、完整,杜绝泄密事件发生。送审资料的保管、保密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
(一)审计机关应专门明确审计组长和审计人员的保管、保密责任。
  (二)审计人员要将送审资料存放在指定位置,摆放整齐有序,用后及时整理归位,不准将不同单位的送审资料相互混淆,审计期间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审计现场。
  (三)审计人员应妥善保管好送审资料,保持送审资料原状,不得折叠、涂抹、标记、修改、更换,严防送审资料的丢失、损毁。
  (四)审计期间,被审计单位因工作需要要求调回资料的,应出具送审资料回调单(以下简称回调单),列明回调资料清单和回调用途、时间、责任人。到期归还时,审计组凭回调单核对资料数量和原貌,无误后向被审计单位退回回调单。
(五)任何人员均不得将送审资料携带出指定的审计地点,不得对外出借或以复印、摘录、拍照等任何形式将送审资料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不准将送审资料作审计以外其他用途。除工作需要且经过审计组长和分管负责人批准外,非审计组人员不得接触资料。
(六)出现送达审计资料丢失、毁损、失密、泄密,或违反规定将送审资料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追究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 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应及时将送审资料返还给被审计单位。返还时,双方应依送审资料清单和回调单逐一核对,经核对无误后在清单上签名。清单归入该审计项目案卷。
第十七条 各区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实施。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审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